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党旗飘扬>新闻详情
“四项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时间:2023-11-03 14:26 编辑:邹畅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保定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为契机,突出党建引领,大力开展强基固本、队伍培优、组织提效、人才赋能“四项工程”,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开展强基固本工程,夯实振兴基础

立足农业大市、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抓土地整合,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吨良田”“吨半良田”生产能力建设。2022年,全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350万亩,粮食单产413.85公斤、总产418.99万吨,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共同增加。计划到2025年,全市68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将全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抓集体经济,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对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予以规范指导。同时,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提出“村党组织领办土地合作社+县农投公司+第三方市场主体”等三种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社。去年年底,全市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村达3464个、占67.13%。

抓产业升级,着力做强乡村振兴基本盘。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中央厨房预制菜崛起、奶业振兴跨越、乡村休闲旅游、龙头企业腾飞等行动,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全面提速。重点培育了满城草莓、安国中药材等区域农业品牌,创建了保定国家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

开展队伍培优工程,建强骨干队伍

明确工作职责,出台激励政策,加强教育管理,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坚持“四级书记”抓振兴。强化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乡村振兴责任制的落实,建立“三件事”责任体系,明确县(市、区)委书记主抓“三件事”(县城建设、乡村振兴、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乡镇书记主抓“三件事”(富裕一方、安定一方、引领一方),村党组织书记主抓“三件事”(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平安稳定)。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羊”。把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分期分批开展抓经济促发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推行激励提效机制,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实行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经济促发展提级考核,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健全“三审一谈”机制,对现任村“两委”班子逐一综合研判,对3.1万名村“两委”干部集中审核,进一步净化了农村干部队伍。

加强驻村工作队保障激励。市县财政分级列支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8456万元,各派出单位为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标准给予生活补助、通讯补贴,安排定期体检。把驻村工作经历计入干部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全市共提拔重用100名驻村干部。今年“七一”前夕,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对先进驻村工作队、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了命名表扬,进一步激发了驻村工作队工作积极性。

开展组织提效工程,筑牢战斗堡垒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激励先进整顿后进,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大力开展“争先创A”行动。印发“争先创A”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班子建设好、产业发展好、人居环境好、平安建设好、文明乡风好等“五好”创A标准。县乡党委制定创A计划,明确包联领导、帮扶部门和帮扶措施,推动A档村提质扩面。市级每半年组织一次“争先创A”行动观摩拉练,对A档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

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村党组织分类管理,严格评定标准,确保分档管理工作导向鲜明、公平公正。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落实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县直机关结对帮扶“四个一”措施,对存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力、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等问题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深化农村党组织网格治理。出台《网格员队伍管理办法(试行)》,将每30~50户划分为一个网格,形成“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网格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创新网格员服务管理模式,重点打造了望都县黑堡乡、徐水区北北里村、高阳县于堤村等一系列示范乡村,以点带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人才赋能工程,强化智力支撑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育留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高端引人才。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积极抢抓京津人才外溢机遇,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112名特聘专家、25名“银龄”人才、103名挂职干部服务保定发展。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引入农业科技特派员993名,全覆盖帮扶全市5010个行政村。出台《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有序引导本地在外人才回乡施展才华。

保定市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

拓宽载体用人才。在全国率先建设“博士农场”,引进博士263名,培育引进新品种164个,申请专利106个,有效促进了科技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指导高碑店市建立“党建+乡村产业联盟”,邀请58名全国农业科技专家对高碑店80多家小微企业深度调研,提供科技、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创新机制留人才。制定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实施人才工作“督办卡”制度,形成“问候、问情、问需、问策”的常态化人才工作机制。运用市场化方式,鼓励人才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实施等方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在服务中兼职取酬,让广大农业人才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经济联结、利益双赢。

着眼长远育人才。在引进高端农业人才基础上,积极培养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依托河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等高校院所,培训乡村人才、工匠队伍近4万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保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开展“农把式”职称评审,已有185名“土专家”获得职称资格,人才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乡村振兴中愈发凸显。

来源/新华社

河青新闻网编辑邹畅|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媛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