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党旗飘扬>新闻详情
党旗飘扬 | 麦田逐梦人——记河北省首席小麦育种专家郭进考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杂志 时间:2022-03-10 01:52 编辑:耿硕2
分享


数九寒冬,草木凋零,华北大平原一片萧瑟,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试验田里却泛着鲜亮的绿色,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边,长势喜人,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马兰1号,它的最高产量达到了每亩811.9公斤。为什么能节水高产,就在于它的根系发达”,在麦地里向记者介绍起他和团队培育的新品种,刚过完70岁生日的郭进考难掩兴奋。“我一来地里就高兴,这些麦苗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它们就是一种享受,啥烦恼都没了。”  

一头银发两脚泥,面容清瘦黝黑,这位“比农民还像农民的”老人就是河北省首席小麦育种专家、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原院长、辛集市马兰农场老专家工作站站长郭进考。48年来,他带领团队培育出高产、节水小麦品种33个,5次获国家科技奖。他培育出的小麦品种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种植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创经济效益上百亿元。2021年12月28日,郭进考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称号。 

“白面馍馍”梦想照进现实  

1951年,郭进考出生在我省新乐市一个农民家庭。长身体的年纪赶上国家困难时期,当时,河北省的小麦亩产量仅有50公斤左右。“只有大年初一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平日里一个窝头都得掰3块”,饱受饥饿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乡亲们吃上白面馍馍”。带着这个愿望,求学时郭进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业学校,197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石家庄地区农科所,从事小麦育种工作。 

当时,刚建成不久的石家庄农科所办公和科研条件极其简陋。办公室四面透风,试验田是滹沱河旁的白沙地,没有育种资源,没有试验设备,没有研究资金。但这些对刚出校门的郭进考没有任何影响,他有一腔热血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他白天田间劳作,晚上挑灯学习,“啃”下了十几部大学教材和农业专著,做了10万多字的学习笔记。为了收集育种材料,他和同事四处求教,只要有票就上火车,经常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全国有名的育种单位几乎跑了个遍,两年时间收集了500多份宝贵的育种材料,几经周折,攻坚克难,就差适合育种的良田了。

“那时候,做梦都想找一块好田搞试验。”巧的是,那一年,辛集市马兰农场场长刘禄波带着技术员到农科所参观,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他们农场愿意提供支持。1975年秋,24岁的郭进考带着团队和铺盖踏入了马兰农场,没承想,他在这里一待就是48年。

做杂交是育种的基础性工作,一个优良品种需要从上千个原始材料中确定亲本,从万份单株中一株一株观察,分析分蘖、抗寒、抗旱、抗病等因素,需要上百个环节,经过几代筛选到审定推广,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把尺子一杆秤,行走在田间,看小麦拔节、抽穗、扬花、结实,仔细观察、认真记载,这些几乎成了郭进考生活的全部,农忙时一天他只睡三四个小时。春争日,夏争时,他的日历上只有农时,没有工时,只有节气,没有节日,几个月不回一趟家是常事。每年中秋节都是小麦播种最繁忙的时候,“有一年八月十五,实在是心里难受,我们就到外面的麦田里,对着月亮磕头,也算是对爹娘的一份孝敬。” 谈起家人,郭进考充满了愧疚。

现任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小麦所所长的史占良是1984年加入郭进考团队的,回忆当初他的眼圈仍会泛红,“当时真是太苦了,农场宿舍四处漏风,屋顶漏土,老鼠和蛇到处都是,稍不注意老鼠就爬到身上去了。”晚上汇总数据,煤烧完后就烧红砖头取暖,当时的老场长心疼地直掉眼泪。然而郭进考却鼓励大家“条件再差,只要满足我们的工作条件,只要能培育出好的品种来,就要干下去”。

寒来暑往,岁岁枯荣,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郭进考培育多年的“冀麦26”横空出世,亩产达400多公斤,而当时普通小麦亩产只有二三百公斤,“老百姓增收增产了,再苦再累也都值了!”这粒种子将郭进考推上了国家科技奖的领奖台。继“冀麦26”增产惊艳表现之后,1996年,郭进考培育的“冀麦38”品种创下亩产631.34公斤高产纪录,将河北小麦产量带入“亩产千斤”的新时代,他再次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这一年郭进考45岁,小时候立下的誓言兑现了,为了这一刻,他默默努力了23年!

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右二)与郭进考(左二)在辛集小麦节水试验田调研

从吃饱到吃好 逐梦脚步不停歇 

一粒粒神奇的种子在燕赵大地上生根发芽、生产收获,小麦产量提上去了,但是郭进考的育种道路却没有止步。

曾经,我省小麦主产区在生产上讲究“肥大水勤、不用问人”,种一茬小麦要浇五六次水。过度的地下水开采,使河北形成了7大地下漏斗区,小麦高产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绝不能再伸手向子孙后代‘借’水!”20世纪90年代,郭进考率先提出节水小麦育种理念,在早熟稳产、高产增量的基础上,努力“让每一滴水生产更多粮食”,郭进考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自我革命——节水小麦育种研究。

经过一次又一次不懈努力,郭进考团队成功育成石4185、石家庄8号、石麦15号系列高产节水小麦新品种,搭配科学用肥、精细整地、合理用药、标准化播种、播后镇轧等配套技术,实现了“1水过千斤”的新突破。“节水小麦的根系长度可以达到2.5米,而且它的根量很大,这就便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另外,它还得具备好的抗旱基因,叶功能强,是综合多种条件实现节水高产的。”郭进考向记者介绍,如果每亩地少灌1水,全省3500万亩小麦就节水17亿立方,相当于白洋淀的总蓄水量。节水小麦高产稳产,在河北省首次突破了700公斤大关,并且推广到了山东、河南等7个省份。这时郭进考已经58岁,他跨越了小麦高产与节水之间的鸿沟!

一个个小麦良种的育成,使郭进考成了育种界的“明星”,一个个荣誉接踵而来,而他却依旧专注于麦田,“一天不到地里去,我就觉得不踏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小麦品质要求也日益提升,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古稀之年的郭进考又有了新的目标——培育优质的种子,种出优质的小麦,让老百姓吃上更好的面粉,“有些无良商家,在面粉里加增白剂、强筋剂,如果超标,对人体是有害的。通过选育品种,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海南三亚、石家庄、辛集、山东宁津、正定……这是2021年最后一个月郭进考的行程,为了缩短育种进程,6年前,郭进考在海南开辟了试验田,河北、海南一年两种,由于海南加代时不能播种,为提高移栽苗的成活率,郭进考都是白天在河北起苗,夜里坐飞机到海南,第二天一大早在海南移栽。

“他的麦子比我们重要。”郭进考的爱人卢少敏开玩笑地说,她早已习惯了聚少离多。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全力支持,退休后的卢少敏也会跟着郭进考一起去麦地,“看着那些麦穗,长得是真好,我也打心眼儿里高兴。”

郭进考(右二)在三亚南滨农场与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左二)、河南农科院许为钢院士(左一)研讨小麦南繁育种技术

振兴农业的“中国梦” 

“建勋,你去了地里看了没有?今年春天病害多,告诉乡亲们要用上杀菌剂,不然影响收成。”2020年春天,郭进考的一句话让辛集市马庄乡木店村的夏建勋印象格外深刻。木店村共9300多亩地,夏建勋不仅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农业技术员,“我们一合计,用上杀菌剂一亩地的成本多了一块五,有的老百姓舍不得多花钱,就没用,但是大部分都听了郭院长的话,用上了。”夏建勋说,结果到麦收时,用了杀菌剂的6000多亩地平均每亩增收了100多斤,共增收80万斤,价值100多万元。

“郭院长比我们下地还勤,对这些小麦早了如指掌了。”在夏建勋眼中,郭进考不仅是育种方面的专家,也是小麦繁种等各环节的“专家”。在郭进考看来,只有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才能把品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发挥良种的最大效益。

科研人员培育出的新品种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脾气特点自己最清楚,因此科研人员必须到田间指导,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郭进考先后在藁城、赵县、辛集等地建立节水高产示范田,并把种植技术规程写在地头的牌子上。作为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全省农业系统技术培训的主讲,他近30年共培训技术人员过万人。

2021年6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来到郭进考家中,关切询问农业科技创新情况,感谢他为研发小麦新品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我能做成事,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辛集市委、市政府和马兰村,给了我很大的支持。”郭进考说,这些成绩不是他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郭进考关注的是整个小麦体系的发展,我省小麦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播后镇轧、推迟春一水等小麦关键集成技术,都有郭进考的辛勤付出。

“种业要可持续发展,要育繁推一体化,必须加强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高校的联系,政科企教融合,才有助于种业成果的推广应用。”郭进考在培育良种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2018年,马兰农场成立了河北省老专家工作站,郭进考担任工作站站长,他带领团队和大地种业以及农业部门密切合作,助推构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机制和产业化全程服务体系的发展,“2021年马兰1号经专家现场实打实收,最高亩产可达811.9公斤。”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金燚告诉记者,近十年间,从马兰农场走向全国的高产节水麦种累计突破3.5亿公斤,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

让每寸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让每滴水生产更多的粮食,让老百姓吃上好面粉,让华北平原成为农业“大粮仓”,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就是郭进考70岁生日时许下的愿望。

一粒种子,造福苍生,为民育种,一梦逐一生。从热血青年到古稀老人,郭进考将一颗颗梦想的种子深耕在田间,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用48年的坚守诠释了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实际上,我们做的是很平凡的工作,需要认真去做,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杂志

河青新闻网编辑万丹|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