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党旗飘扬>新闻详情
党旗飘扬 | 李大钊五峰著雄文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杂志 时间:2021-08-08 07:46 编辑:李默涵
分享

QQ图片20210611120347.png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8年,但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诗文。其中最著名的、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而这篇雄文是在美丽的五峰山上完成的。

美丽五峰山令他心驰神往

李大钊的家乡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往北70多里就是昌黎的碣石山,天气晴朗时,能清晰地望见耸立在海边的碣石山。碣石山为燕山山脉的支脉,由于秀美临海,引得古代许多帝王前来巡行观海,曹操的《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更使碣石山名扬天下。

童年的李大钊经常望着碣石山出神,脑子里生出无限遐想:山里什么样?山里有什么?有没有传说中的神仙?什么时候能去看看山呢?……

1907年8月,18岁的李大钊和小伙伴们去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回来时在昌黎火车站下车后决定登临碣石山观海。他们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早饭后准备出门爬山。但此时天空阴云密布,雨即将来临。客栈老板好心提醒他们,天将下雨,不宜攀登临海的娘娘顶,如果实在想去就去登五峰山,因为这山不仅景色秀美,而且古迹最多,半山间还有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祠堂——韩文公祠,万一雨大了还可以避雨休息。李大钊他们接受了老板建议,出了城便大步流星地往五峰山而去。

五峰山是碣石山众多余脉中的一座山,分为东五峰和西五峰,人们常去的就是西五峰,以奇峰怪石、奇花异草、树木葱茏而闻名。西五峰分别是望海峰、挂月峰、飞来峰、平斗峰、锦绣峰。这五座山峰犹如向上伸开的五指,手心里坐落着韩文公祠。

在雨中,李大钊和3个同学开始登五峰山,看到奇花异草、古树石刻都会兴奋地又喊又笑。雨越下越大,山中雨雾弥漫,前面的山峰全部隐进了雾中,走着走着他们迷路了。李大钊冲着前面放开喉咙喊:“何处是五峰?”洪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着。忽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有人高声回应:“此处即是五峰!”听到回应,他们立即兴奋地循声而去,很快他们看到一个老人在等着他们。这个老人就是守祠人刘克顺。

刘克顺老两口儿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带他们到韩文公祠游览。这次五峰之行,给李大钊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李大钊自此与五峰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八上五峰山留下许多故事

1913年夏,24岁的李大钊从天津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准备赴日留学。临行前决定再登五峰山,一来看望刘克顺夫妇,二来与祖国大好河山作别。9月初,李大钊与同学郭子默一同前往五峰山并住了下来。刘克顺夫妇再次热情地接待他们,并带他们畅游了五峰山。但9月11日晚发生在昌黎火车站的一起血案打断了他们的游览。

当晚,日本驻京奉铁路昌黎站两个喝醉了的日本兵抢中国商贩的水果还殴打商贩,中国警察杨秋桐在劝说时也遭到殴打,巡长刘忠带着一些警察过来把日本兵吓跑了。但很快,日本驻京奉铁路昌黎站的官佐野哲太郎率部荷枪实弹包围了警察局,不听解释就用军刀刺死刘忠,开枪打死两人,打伤两人,伤者第二天不治身亡。12日,日本人为了掩盖罪恶,又挟持昌黎县知事王芝田到日本军队部,威逼4个多小时,让他在歪曲事实真相的材料上签字盖章。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震惊全城,人们纷纷到停放死者灵柩的地藏寺吊祭。正在五峰山游玩的李大钊听说这件事后,对日本人的暴行怒不可遏,为国家的屈辱软弱气愤难平,对死难同胞伤心不已。当天晚上便下山祭奠死者并写下誓言:“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华健儿,勿忘这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寇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

1916年春天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并参与编辑《新青年》,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1918年夏,已任北大图书馆馆长和教授的李大钊,趁着暑假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回家看望了妻儿后,又来到五峰山居住并在这里继续潜心研究马列主义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当年11月,他就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重要演讲《庶民的胜利》,信心百倍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避居五峰山著成千古雄文

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思想思潮空前活跃,马克思主义也得到宣传,但同时各种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修正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形形色色的假马克思主义也鱼龙混杂,让人们眼花缭乱,搞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决心去伪存真,澄清混乱思想,让国人正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于是,他开始构思一篇“大文章”。

1919年7月下旬,李大钊趁暑期回到老家,然后带着10岁的长子李葆华避居五峰山,决定利用这难得的安静时间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完成这篇“大文章”,给国人做一次系统的、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离开北京时,他随身携带了新出版的第31期《每周评论》,上面刊登了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以反对空谈为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读完后决定写文章反驳胡适这种改良主义论调。

到五峰山后,李大钊立即动笔给胡适写了一封公开信,后发表于《每周评论》第35期,标题为《再论问题与主义》。文章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之后,李大钊全身心投入到“大文章”的写作之中,终于在8月下旬完成了近3万字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洋洋3万言雄文后来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发表在9月的《新青年》第6卷5号和11月初的6卷6号上,成为了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开山之作,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深化与成熟的标志,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而美丽的五峰山见证了这一经典雄文的诞生。

写作之余,李大钊经常带着儿子出来捡石头、采野花、拾松子、摘山果,登山远眺,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当看到群山环翠、羊群出没、细雨霏霏、水流成瀑时,顿感神清气爽,创作了《岭上羊》《山中落雨》《山峰》等白话诗。

1919年8月下旬,李大钊离开五峰山,又开始了忙碌的研究、教学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李大钊爱山,尤爱五峰山,一生8次上五峰,或游览,或客居,或避难,与五峰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五峰山是李大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见证,也是他为国为民革命一生的见证。

来源 | 河北共产党员杂志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永忠|频道主编耿硕|监制李默涵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