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
这座城市在3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孕育并积淀了一大批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
邯郸之所以能保留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离不开那些坚守初心、发扬传统文化的邯郸人
其中有这样一位传承人——韩绍杰
他对古籍汉字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
用10年时间翻译古籍书、研发汉字字体
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汉字文化
(韩绍杰老师正在对古典书籍进行注音工作)
10月29日,河青新闻网邯郸频道的记者在丛台区五里铺文化大院见到了韩绍杰。韩绍杰告诉记者:“很多老百姓不认识古典书籍上的繁体汉字,也没有书籍可以参考查找,我就希望通过我的翻译注音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让老百姓把古代文学真正的用起来。”
就在前段时间,韩绍杰刚刚带领团队完成了《邯郸康熙字典注音体》《邯郸康熙字典内府简》《邯郸(宋)朱熹榜书千字文》等35套古籍的翻译书籍,为47549个繁体汉字、生僻汉字进行注音、简化,并将其编码成电脑字体,网友只需下载即可使用,实现无障碍阅读古书籍。
以下为原版《康熙字典》中的部分繁体汉字
快来接受小编的挑战
看看你能读对几个字呢?
文末公布答案哦~
翻译注音的工作看似简单
实则需要极致的细心与耐心才能完成
每一个字都需要进行临摹、勾勒、裁剪、填充等环节
最终才能呈现出书籍中筋骨具备的一撇一捺
(韩绍杰团队的30余套翻译书籍获得《作品登记证书》)
韩绍杰自2011年起开始古籍注音及字体研发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再加上自幼练习书法的功底
2012,他自创“邯郸体”汉字程序
通过互联网上线应用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也将邯郸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向世界每一个角落
(图为邯郸体“河北青年报”字样)
韩绍杰告诉记者,“邯郸体”是依据邯郸“成语之乡”的特色进行设计研发,把《将相和》的故事融于其中,文将与武将的刚柔并济展现在“邯郸体”内圆外方的字体形态上,用汉字展现邯郸的“和”文化,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相处之道。
在研发“邯郸体”的过程中
韩绍杰先用毛笔书写出每一个字
之后再用电脑进行识别
“邯郸体”作为一种书法字体
融入了邯郸特色成语故事
彰显了邯郸深厚的历史底蕴
也让更多人切实了解到邯郸文化
在随后的时间里
他还创造了“学步体”、“丛台体”、“赵苑体”等字体
“在向朋友介绍邯郸时,很多人不了解。后来在网上看到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我就在想能不能有一套属于邯郸的字体?这样大家每用一次就能加深一层对邯郸的认识,就像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起初很多人不认识“芈(mi)”字,后来看的时间长了自然就记住了”,通过韩绍杰幽默风趣的介绍,记者了解到韩绍杰最初创造“邯郸体”的初衷就是想把邯郸推广给更多人认识,把家乡文化融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但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美学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国人从古至今文化展现形式的变迁,记录了不同时空人们的情感寄托,如何把这些值得传承的文化代代相传?韩绍杰用行动解决了我们的疑问。
还记得刚刚小编向大家发出的生僻字挑战吗?
来看看这些字的正确读音吧
↓↓↓
怎么样?有没有全部答对的小伙伴呢?
其实不难发现
这些繁体汉字的读音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只要我们多看、多读
就能找到其中的奥妙
下面就是韩绍杰老师参考的书籍
您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吗?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
精神财富与文化财富
每个人都参与到文化传承中
才能代代流传
文并编 金路通 | 责编 何贵民 | 监制 | 李默涵
实习生:吕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