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7岁的他从偏远乡村来到了大都市,决心要闯一闯,他成功了。他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奖时他分外激动地说:“中国梦装着个人梦。我们农民工赶上了好时代。”
他,是邯郸馆陶的一名农民工,他是谭双剑。
谭双剑是家里的老大,为了心中的幸福梦想,17岁那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带着仅有的路费独自来到上海。一没技术、二没本钱的他,大败而归。
一年后,不服输的他扛着铺盖卷又出发了,他坐着火车来到了首都北京,奔波十多天也没有找到一份能干的活儿。为了生计,他捡废品、住桥洞,行李丢了就捡床破棉被御寒。有一次,身上仅剩下五毛钱,他乘公交车前往郊区找活儿时,透过窗户看到路边有建筑工地,便赶紧下车。包工头看在老乡的分上,安排他在工地做小工。
“想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拥有一技之长。”
一次在顶楼干活,谭双剑看到电工正在楼顶安装一根“天线杆”,十分好奇。工友告诉他:“这叫避雷针,城市里每幢楼房都有。”他暗自揣摩起来:这家伙真神奇,如果能掌握这门技术,咱至少比当小工有出息!他向同事借来电工进修专业教材,从书店买回电工书籍,不管白天干活多累,晚上也要学上两三个钟头。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他考取了行业认证的高级电工证书。
这年冬天,他所在的公司承接了国家气象局一项弱电工程项目。刚去不久,他就听说另外一组安装的配电柜出了故障,谭双剑自告奋勇,说:“让我试试!”他从源头排查,顺藤摸瓜找到了故障所在,连夜维修起来……20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故障成功排除,避免了数万元的误工损失。
发工资时,项目经理额外拿出2000元作为奖励,谭双剑却坚持只收下自己的工资,多一分也不要。项目经理拍拍他的肩说:“这个呼机你拿着,等我呼你……”半个多月后,呼机响了,谭双剑一回电话,果然是经理找他:“小谭,有个大活儿,交工时间很紧,你能不能凑点人?”谭双剑一口答应下来,迅速组织了一个30人的队伍,每天天不亮就开工,夜里11点才收工。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苦干,按期竣工。
2004年,谭双剑的施工队伍经过竞标脱颖而出,承包到鸟巢三分之一、近8万平方米的防雷接地和预留预埋工程。由于工程的特殊性,谭双剑每天盯在工地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几乎达到苛刻的程度。谭双剑始终明白,在这一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过硬的技术。白天干活儿,晚上狠攻技术知识。每个节假日都在看书、考证。几年下来,他逐渐取得了项目经理资格证、工长资格证、工程师资格证。又花了两年半时间,考取大专文凭和高级工程师证书。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大的项目和工程。
所有努力都不会浪费,付出的积累终会有好的结果。
谭双剑在面对河青新闻网邯郸频道的记者采访时说:“付出肯定会有回报,只是时间长,回报或许会迟到,但是它绝对不会不来。”
2004年,举世瞩目的重点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各项工程开始招标,竞标者数以万计。
面对甲方,谭双剑口中讲的全部是工程、技术,闭口不谈钱。他说:“能够在这里添一块砖,那可都是一辈子的荣幸!”在一轮轮竞标中过关斩将,谭双剑,这个十几年前饭都吃不上的小工,成为了鸟巢电力系统工程的负责人。
每次到施工现场,谭双剑都要关掉手机,像特工一样“扫描”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工程建设关键阶段,他每天忙得连洗头都顾不上。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连续奋战,2007年底,他承揽的工程通过验收。
作为一名建设功臣,他的名字被刻在了纪念柱上,并于当年的8月8日,应邀到“鸟巢”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9年3月,一部名为《暴雨将至》的电影在“鸟巢”开机拍摄,电影正是以“鸟巢”的建设者——谭双剑的奋斗历程为原型。剧中,谭双剑还担任主演。
2008年之后,谭双剑团队在北京建筑市场名声大扬,相继承揽了房山首创奥特莱斯、中粮大悦城、北京友谊宾馆。他的工程触角也延伸到全国各地,长沙、石家庄、青岛都有他的项目。
2010年8月,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梦想就在身边》在全国公映,这也是我国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奋斗史的励志电影。谭双剑说,这部电影不仅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更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农民工,鼓励农民工不懈拼搏、勇于追梦。
2020年,突发的疫情席卷全球,武汉作为疫情重灾区,火神山医院建设中的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惊。
北京是我国政治中心,防疫的相关措施刻不容缓。而作为北京地坛医院和小汤山医院援助项目建设者一份子的谭双剑对河青新闻网邯郸频道的记者说道:“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更多的是想为防疫贡献出属于我们团队的力量。”
“团队里的人也肯定会有害怕的,我就会在我们青年突击队的群里发一些武汉抗议现场医护人员支援的照片给他们看,那些护士脸上口罩留下的勒痕、匆匆离去的背影。”他说,“人都是有血性的,这些对他们来说触动还是挺大的。最终还是‘信心’战胜了‘恐惧’。”
从业多年,谈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从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到如今不断壮大的队伍,每一刻都值得怀念。业务也渐渐增加,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让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谭双剑对记者说:“冬奥会国家会议中心还有杭州亚运会主会场、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会场等等项目都是我们目前正在筹备建设的项目。”据谭双剑介绍,目前他们主做的就是国家级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建设不同与普通住宅,它们更加复杂,而想要完美的完成建设,自然离不开团队里每个人的默契配合。
“我们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作为一名建设者,他也切身实际地体会到中国建设的速度,“雄安新区1000多万平米,一年把整个结构封顶,这是在中国才能看见的速度。还有方舱医院等等项目的建设,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钱的国家都不一定能做得出来。而这首先就要归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咱们党的领导,这是属于中国的力量。”
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国家的建设者,谭双剑感言只有四个字:“诚信、责任”。这些年,他带头捐资为家乡修路,向汶川、玉树等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儿童……谭双剑热心公益,被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授予“慈善中华行杰出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采访的最后,当记者问及面对河北众多即将毕业的学子,能提供什么建议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干一行爱一行,就行!”
“为奋斗者点赞”
人生拼的不是起点而是奋斗的耐力、成长的速度
文并编 张晓珂 | 责编 何贵民 | 监制 李默涵
部分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网络,侵删
部分图片由谭双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