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青史观>新闻详情
三国时代“命最好”的亡国之君,他的封地就在廊坊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3-07 15:30 编辑:郭会哲
分享

曹魏政权建立后,先后传袭五代帝王,但在曹芳在位时,就已经大权旁落,司马氏最终取代了曹氏,建立了晋朝。今天我们就为您聊聊曹魏末代皇帝曹奂和与之相关的常道城的故事。

司马氏掌握了朝廷大权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他在位的时代,帝王术玩得炉火纯青,大家只有听话执行的份儿。7年后,魏明帝曹睿登基,那时候还有老曹家功臣的帮衬,大权还在皇帝手中。
曹睿驾崩前,给曹魏政权埋了个“雷”,他让司马懿辅政,一场司马氏代曹的大戏拉开了序幕。
野心勃勃的司马懿身强体壮,接连熬死了两个皇帝后,终于盼来了机会。
曹睿去世后,接班的曹芳年纪太小,由曹爽辅政。不过,曹爽打仗不在行,连年征伐蜀汉,士兵死伤惨重,惹得民众怨声载道。偏偏曹爽自己又不安分,生活起居都以天子自居。而且,曹爽还派人软禁郭太后(曹睿的妻子郭氏),失去了后宫权力派的支持。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芳去高平陵(魏明帝陵墓)扫墓的机会,起兵控制京城,杀死曹爽一家。此后,曹魏政权旁落,司马家族控制了大局。五年后,曹芳被废为齐王,曹魏的第三代皇帝落幕。
接下来继位的曹髦聪慧老成,他不满司马氏擅权,起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懿次子),结果被太子舍人成济所杀,被害时年仅19岁。曹芳死后得了一个“厉”的恶谥,曹髦去世后以王礼下葬。司马家族对曹家的羞辱已然到了不管不顾的地步,也难怪曹髦会发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感慨了。
司马氏大权独揽,但是此时称帝会背上“弑君篡位”的骂名,他们还得从曹家选一个新皇帝,把戏接着演下去。
登基的曹奂成了傀儡皇帝
曹魏宗室中,有年富力强者,但是大家伙不肯选,最终挑了一个14岁的孩子常道乡侯曹璜。
曹璜是燕王曹宇(曹操的儿子)的儿子,曹宇性情温和谦恭,差点被曹睿立为大将军,不过,因为西乡侯刘放的挑拨,曹睿最终选了曹爽当辅政大臣。曹宇受到了冷落。他知道儿子此去京城凶多吉少,但也不敢多说话,只好默默流泪。
公元260年,曹璜一路风尘,过邺城到洛阳,六月初一,皇太后郭氏下诏给曹璜改名为曹奂。第二天,新帝在太极前殿登基,改元景元。
曹奂在位期间,一再给司马家族封赏,剩下的时间里,他言听计从,根本没有实权。《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给了他两次露脸的机会,一次是接受乐浪郡(在今朝鲜半岛)部族的朝贺,一次是面见肃慎国(在今天东北三省一带)的使臣。

曹奂塑像

公元266年,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干脆逼迫曹奂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有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最后一集中的情景:司马炎志得意满,八字胡微微翘起,他祭天昭告天下,成了晋王朝的开国皇帝。
不过,权力和平移交后,曹奂活得倒也算滋润。他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他在邺城居住,依然可以用天子车驾、旌旗,他上书不必称臣,受诏无需下拜。他的地位、待遇堪称是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公元302年,曹奂在封地去世,享年58岁。晋朝朝廷为他上谥号为“元皇帝”,后世就把曹奂称为魏元帝。
常道城曾是安次县城所在地
曹奂的父亲曹宇是燕王,曹魏时代的燕国包括今天北京、天津和冀中的廊坊、保定的部分区域。曹奂的封地在安次县常道乡,不过,他居住、生活的常道城,历史要悠久得多。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刘邦即位,他下令在今廊坊一带置安次县,那时候的常道城就已经存在,属于安次管辖。而安次县城在今天的廊坊市安次区古县村一带。
城市因水而兴,也会受到水患的影响。流经冀中的永定河,最初过西山经今天北京市区一路向东,和廊坊的交集不多。曹奂生活的时代,永定河已经逐渐南移,不过河流和常道城的交集不多,古城也平平安安度过了几百年时光。
一直到了隋唐时代,永定河河道再次南移,经过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直穿安次县境,河水流经安次县城,在给沿岸居民带来水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改道后,汹涌的河水进入平原,每逢夏秋季节,两岸居民饱受其害,安次县城也被迫进行过多次迁徙。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次县城南迁到了旧城五十里外的石梁城(旧址在1954年被冲毁)。但是,这次新城选址显然不太明智,石梁城地势低洼,周围河流多,县城只在这里待了13年就被迫再次迁址,“落户”到了常道城。
才过了101年,因为永定河的再次泛滥,安次县城迁到了河对岸数里的耿就桥行市南。河水依然没有被“驯服”,之后的岁月中,安次县城又进行过多次迁址,最后一次迁址发生在1951年。
“常道村”因常道城而得名
在安次县城大水围城之际,位置偏南的廊坊镇却在日渐兴起。
进入20世纪后,因为京山铁路(北京到山海关)的推动,廊坊镇成了冀中有名的物资交易中心,来这儿定居的人口越来越多。1951年,安次县旧城因水灾已经无法办公,大家干脆把县城迁到了廊坊镇,这奠定了廊坊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昔日的廊坊镇升格成了廊坊县级市,安次县划入了廊坊市的辖区。1989年4月,在内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辖八县一区的廊坊市地级市正式成立。

今天的廊坊市城区

往日留存的古城也没有逃过洪水的侵袭,古常道城的痕迹已经很难找寻。后来在常道城一带定居的百姓,就把村子定名为常道村,因为人口规模的扩大,原村又一分为二,这就有了今天的北常道村和南常道村。
本着尊重历史文化的原则,廊坊市保留了很多原来的街道名、村名,这其中就包括了北常道村和南常道村。而原属于安次县的两村,在近代区划中最终归属到了廊坊市广阳区,常道旧城和安次的缘分就此终结。
时间回到1734年前的初夏,曹璜(曹奂)挥别常道城父老,踏上南下的旅途,等待他的是未知的结果。千年已过,当年见证过这幕荒诞剧的古城,早已化为了历史的尘埃,融入滚滚洪流。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三国志·魏书·少帝纪》《读史方舆纪要·北直(二)》《从安次县治所屡迁看永定河水患及其清代治理》。
■文/本报记者郭会哲
■供图/CF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