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当前位置:首页>医药科普>新闻详情
全国安全用药月,这些常识 “ 药 ” 知道
合理用药不乱来,科学预防是关键
来源: 时间:2023-11-15 16:23 编辑:侯明怡
分享

河青新闻网讯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尤其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则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就进入了“倒计时模式”,心肌梗死的救治就是“跟时间赛跑”。

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生活方式有关。远离心血管疾病,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改善睡眠、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保持心情放松,无论是对预防心梗,还是心梗后的康复都至关重要,这些是任何药物或者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2.定期体检。每年参加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另外,除了常规检查,可以增加一项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无创的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有多个危险因素(如吸烟、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3.药物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发生过心梗的人群,应积极开展二级预防。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等,切不可随意停药。

■ 不可忽视高血压,合理用药不乱来

此外,作为冬季较为高发和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治疗应听从心血管医师的治疗方案,有的放矢的治疗才能事半功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硝苯地平、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这类药物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该类药降压安全持久,但可能会引起譬如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等问题。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代表药物为卡托普利、依纳普利、贝那普利等,比较适合高血压伴有蛋白尿或者糖尿病、心脏形态改变的患者。它们的降压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提升心功能,但部分病人服用后会有干咳不止的不良反应。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这类药物适用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伴有蛋白尿的人群。

4.β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针对舒张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对焦虑症及精神因素主导的高血压有较好的效果,适合高血压伴有心动过速,或者是伴有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患者。

5.利尿剂。通过减少血液容量达到降压目的,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适合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降压药物使用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遵医嘱,小剂量起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可以维持血压长效稳定;联合用药,小剂量多药联合优于大剂量单药;个体化用药,要兼顾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有效性。

■ 降脂常用他汀药,四大注意要谨记

他汀类药物作为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人群。日常要注意清淡饮食,以低脂、低盐均衡饮食为主,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需要适量的锻炼。除此之外,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

1.注意服药时间。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夜间合成最多,所以大多数他汀类药物都建议在临睡前服用,但是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作用比较持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服药即可。要按照医嘱定量服用,如果漏服了药,想起来要及时补服。也有的可能到下一次用药的时间,需要服用两倍的药量。

2.长期坚持服药。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即使血脂已经恢复正常了,也需要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是需要定期监测血脂、转氨酶、肌酸激酶等,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谨防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一般不需停药。但是一旦发现出现肌肉酸痛或无力、肌肉痉挛、尿液颜色变深等不良反应,一定要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做相关的检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4.注意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与许多药物之间都有相互作用,会导致治疗作用降低或者不良反应增多,在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此外,在服药期间也不要食用西柚或者西柚汁,会增大对肝脏和肌肉的损害。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侯明怡|频道主编王海霞|频道监制陈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